3)第十八章 参悟侠客行_求道武侠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免失了本意。以刀法运剑,那并不难,但当使直剑如弯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吴钩霜雪明这五个字的宗旨。

  而侠客岛壁上的注解又说:鲍照乐府:锦带佩吴钩,又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这个佩字,这个带字,才是诗中最要紧的关键所在。吴钩虽是弯刀,却是佩带在身,并非拿出来使用。那是说剑法之中当隐含吴钩之势,圆转如意,却不是真的弯曲。有人认为,吴钩霜雪明,精光闪亮,就非入鞘之吴钩,利器佩带在身而不入鞘,岂不是没有道理?许多极聪明的武林人物,就此被误入歧途。

  太元既清楚其中的奥妙玄机,自然不会按照注解上的文字去理解,反而竭力淡忘那文字之意,只是留心文字上的笔画运转,方位变化,如此一来,不多时便找到了其中的奥妙,每一个文字都似一柄柄长短不一的剑,有的剑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飞,有的横掠欲坠,诸般形状,大不相同,一一看过之后,心意感应,真元运转,在周身穴道经络之中流动搬运起来。

  这一句内所蕴含的武学奥秘,还在于内功修习,旨在积蓄内力,炼精化气,搬运周天。

  接着是第三句,银鞍照白马,壁上所刻图形,画的是一匹骏马,昂首奔行,脚下云气弥漫,便如是在天空飞行一般。太元心意一动,图谱上的画面便存想于心,没有丝毫遗漏,接着仔细感悟,那骏马图形上并无玄机,反而是那马下的云气,大有奥妙,每一团云气,都形状不一,存想片刻,便只觉得浑身飘然欲飞,脚下升起一股狂奔的冲动,他也没有压抑这种感觉,反而顺着心中的感觉急速奔驰,只见石室之内,太元恍如一道青色的电光,四处穿行,残影重重,几乎看不到他的真形所在,所见所感,都只是视觉残像,由此可知他此时的速度是何等迅捷。

  那图谱之上,骏马之下的云团,每一个云团都是一种轻功身法的变化,其中步法玄妙无双,不仅有远距离的长途奔袭,又有方寸之内的腾挪闪烁,可说是一种极为上乘高深的轻功。

  侠客行一诗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间石室图解。太元游行诸室,不管壁上文字,只从图画中去修习内功武术。那第五句'十步杀一人',第十句'脱剑膝前横',第十七句'救赵挥金锤',每一句都是一套剑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与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轻身功夫;第九句'闲过信陵饮',第十四句'五岳倒为轻',第十六句'纵死侠骨香',则各是一套拳掌之法。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诺',第十八句'意气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则是吐纳呼吸的内功。

  他这一开始参悟侠客行图解,便万事不管,一门心思地钻研,加之他本身境界旷古绝有,怕是这留下侠客行图解的前辈高人,也不一定有他如今的境界,所以修习起来,极为迅速,只是花费了短短十几天的功夫,便把二十三个石室全数都参研了一遍,其中记载的武学也被他一一领悟透彻,融入了这身武学之中。

  这一番修行,当真是大有所获,这侠客行的武学,可谓博大精深,每一诗句当中的武学都可算得上是武林中的神功绝学,这么多厉害的武学汇聚起来,而且还融入了一首诗文当中,由此可以想象当初留下这石壁之人的境界之高深,太元虽自问不弱于人,可到底也从这诗文之中,领会出了诸多自己以往忽略的武学奥妙,一身境界大有长进,周身气息混元不漏,朝着武道金丹之境又前进了一步。

  到了他这一步的功夫,每每想要有所进步,都难如登天,可在这侠客岛上一番参悟,便有不小的进步,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岛上武学的厉害之处。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