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五章:国策之争,商农之辩_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身份低贱者归为同类。

  后又将他们充征或戍边。

  如汉高祖刘邦就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以及本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

  且算赋较之寻常人等加倍。

  西晋时更是颁布贱商令。

  勒令商人穿鞋必须一只白、一只黑。

  隋朝以及唐初的统治者也曾重提贱商一事,禁止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唐太宗初定官品时曾言:‘设此官员,以待贤士。’

  ‘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后,唐高宗彷汉高祖之法‘禁工.商.不得乘马,只准穿白衣,不准着黄’等等。

  明太祖更是于洪武十二年颁令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

  凡此种种。

  归根结底。

  皆为抑商。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闻言面色仍未有丝毫变化。

  其身为福报而亡命者。

  又岂会不明商贾做大之危害。

  然而。

  凡事皆有两面性。

  人又岂能因噎而废食?

  许奕面色如常地看向杨先安、朱宗廷等四人。

  随即开口问道:“汝等四人是何看法?”

  “回王爷。”杨先安略作定神,起身拱手行礼道:“臣附议。”

  许奕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随即看向朱宗廷、梵崇贤、宋元福三人。

  其先前于偏殿书房外时。

  朱、梵、宋三人恰恰与王、杨二人持相反态度。

  朱宗廷、梵崇贤、宋元福三人默默对视一眼。

  随即朱宗廷起身拱手行礼道:“回王爷。”

  “臣以为特殊时期当行特殊之举。”

  “现如今我燕地仅两郡之地、百万之民。”

  “自事生产极其有限。”

  “如棉花、粮草、草药等物皆需自他处购置。”

  “而购置自离不开商贾。”

  “故而。”

  “臣以为当先行大兴商业。”

  “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复归重农抑商。”

  话音落罢。

  梵崇贤、宋元福不约而同地起身拱手道:“臣附议。”

  不待许奕出言。

  王文清当即反驳道:“特殊时期当行特殊之举固然没错。”

  “但怕就怕朝令夕改、覆水难收。”

  “若真到了那一日,恐于王爷声名不利。”

  朱宗廷闻言瞬间眉头紧锁道:“若依王举人所言,我燕地急需的诸如粮草、棉花、草药等物何寻?”

  “如制作弓弩所需的六材,干、角、筋、胶、丝、漆等物何寻?”

  “如那制作棉甲所需的棉花又自何处寻?”

  “有些东西本就是我燕地所不产之物!”

  “若无商贾,又当何为?”

  王文清闻言毫不退让道:“朱特使言过其实了。”

  “现如今燕地是急需各地物资不假。”

  “但这并不意味着急需物资,便要给予各地商贾各式各样的优待。”

  “商贾逐利,只需令其知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