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我怎么成了运输大队长_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罪了谁。”

  “如今京营有这么大的改变全赖皇上大力支持,臣岂敢居攻。”

  明朝数位皇帝都想重振京营,但是都中途而废,其实想重振京营真的不难。

  只要往里面不断砸钱,再选一位正直大臣严明军纪赏罚就行,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说起来简单,单单就砸钱这一项就难倒了大多数人,如今京营每个月都需要四五十万两银子。

  这还没有算上配置的燧发枪,战马,火炮等装备,如果这些全部加起来,一年下来京营恐怕都要花掉一千多万两银子。

  以往京营每年一百多万两银子皇帝都还嫌贵,没钱怎么能练强军?所以京营很多次机会都浪费了。

  明朝皇帝就是穷死的。

  众人都点头,确实,这一年皇上投在京营的钱那真的是海量。

  “京营留下五万人守卫京城,其余的人随朕去辽东打建奴,李爱卿再去河南,山东招五万新兵。”

  崇祯笑了笑,“这样就有十九万大军,宣府一万,陕西一万,出征辽东的大军足有二十多万,这次定能一战定乾坤,彻底剿灭建奴。”

  这个说法一提出在场的人都惊住了,这个怎么听都像土木堡之变前皇帝的讲话。

  而且这么多大军粮草准备竟然只有区区几天时间准备,这有点想当然了。

  “皇上,兵法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大军出征人数太多,所需粮草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少也要准备一个月才行,不然大军容易出现粮草短缺。”

  李邦华严肃道,“历史已经证明,不是大军人数越多越好,五十万大军都可能出现全军覆没。”

  朱祁镇:“我感觉你是在说我,信不信我掀开棺材板出来揍你。”

  崇祯转身看了眼众人,他看见大家眼里都有担忧,对这次出征都不看好。

  毕竟这和明朝某位皇帝御驾亲征非常像,特别是英国公更是抗拒,他家对于那场战事记载的非常详细,先祖严厉的警告后人绝不能重蹈覆辙。

  “你们放心,朕绝不会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也不会大明国运开玩笑。”

  崇祯严肃道,“更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粮草的事朕已经有安排,从去年开始朕就在不断屯粮,如今京城粮食充足,而且运粮不止京城这一路,大军绝不会断粮。”

  “去年大军就每人分了一件棉衣,保暖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大军军饷粮草充足,兵力武器又占优,对阵建奴绝不会有问题。”

  “而且还有一件事朕没有告诉大家,除了大明这一路,朕还联络了蒙古的林丹汗一起攻打建奴。”

  随即崇祯看了眼李若琏,“林丹汗那边最快什么时候有回信?”

  “皇上,最快要三天时间,”李若琏回道。

  听了崇祯的一番话,众人悬着的心稍稍安稳,看来皇上不是心血来潮突然做的这个决定,目前看来只要粮草不出问题,征讨建奴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卢象升率领三万大军在建奴后方搅了他一个天翻地覆,只要稳扎稳打,还是有希望的。

  “林丹汗那边要抓紧时间,告诉他这次如果不一起行动,大明就断绝他一切的贸易,以后别想从大明得到一根铁钉。”

  “遵旨,”李若琏严肃道。

  崇祯可不想林丹汗在后面看戏,这次其实有没有林丹汗影响都不大,他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

  按计划最迟今年的六月份自己就要去找建奴麻烦,现在被卢象升提前了几个月影响也不是很大。

  “军器局还要加派人手,争取每个月燧发枪产量提高到二万支,火炮数量再翻一倍,”崇祯对毕懋康再次嘱咐,“需要多少钱直接找王承恩批,还有火药也要加大产量。”

  接着崇祯又看着李邦华,“你现在就安排步兵立即出发,每人身上带一些粮食,五万骑兵随朕一起出发。”

  李邦华点点头。

  “上次那个杨国柱运的一千门大炮叫他再运往辽东。”

  杨国柱:“我堂堂一个总兵真的就变成运输大队长了?”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