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章琼州市舶司_好男儿留什么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马仲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以应付接下来的剧变。

  “大帅,三十艘战船未必能打造完毕,但先打造十几艘小型战船应该不成问题,卑职以为咱们可以向琼州的渔民采购船只,然后将船上的木料拆卸下来,重新打造所需的龙骨,再涂抹桐油,等这一批战船建成,那造船所需的木料估计也能达到使用条件了。”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牛天宿虽然德行有亏,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宦海生涯,还是有几分急智的,他察言观色,发现马仲英对战船之事很是上心,立时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那就依牛先生所言,通知工科主事李德才在昌江入海口筹建造船作坊,咱们的市舶司也可以设在昌水入海口,此事就由郭主事一力主持,陈老先生可再去澳门采购战船,务必在一年内,替本帅准备好二十到三十艘盖伦战船。”

  琼州草创,百废待兴,在落实造船厂的同时,琼州市舶司的筹建也提上了马仲英的日程表。

  提到市舶司,陈宗昱就是眼前一亮,他费心费力地替马仲英东奔西走,图的不就是尽快和西夷以及南洋诸国贸易吗。

  市舶司起源于唐开元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增加收入,遂在广州设市舶使,主要负责对南洋诸国的贸易。

  北宋中期以前,各处市舶机构皆称为市舶司。北宋末大观元年始将各处管理外贸的机构改称“提举市舶司”。而将各港口的市舶司改称市舶务。南宋前期,两浙﹑福建﹑广南东路的市舶司通称“三路市舶司”或“三路市舶”。罢两浙路市舶司后,原属两浙路市舶司各港口市舶机构只称“场”或“务”。福建﹑广南东路市舶司设在泉州和广州两地,下设场﹑务二司。

  明代沿袭前朝之制,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属下吏目一人,从九品。提举,或特派,或由按察使和盐课提举司提举兼任。市舶司隶属于布政司。因此,税收大权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长官手中。直至明末,采取了定额的包税制,才改由市舶司提举负责征收。

  马仲英急于设立琼州市舶司的目的就是要以官方的名义和南洋诸国以及西夷开展正常贸易,以换取琼州急缺的粮食和战略物资,当然也有安琼州士绅之心的意思,让他们觉得跟琼州军合作,能攫取到足够的利益。

  其实马仲英也想过绕开琼州的士绅,由琼州军官方一体推行海贸事宜,但这明显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从商品的采购渠道到运输的路线以及销售的对象和价格,马仲英根本是两眼一抹黑,甚至琼州军内部的文官也是根本一无所知,因此他不得不仰仗这帮士绅。

  故尔,马仲英在筹办市舶司的同时,又传下政令,着琼州所属之八县士绅立即赶赴昌水,共同协商海贸事宜。

  开办市舶司,统一商品采购和销售的市价,这关系到琼州所有士绅商贾的利益,所以在马仲英政令下达后,琼州各县的士绅均是闻风而动,甚至划归黎人统治的文昌和会同两县的黎人头领韩友献也亲自抵达了昌水,向马仲英表示了合作的意向。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