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 大开眼界_当贤夫我是认真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到大家进入之后,又无比地遗憾。

  比起之前在下郑看到的老宅,这里的维护情况,就差多了,很多地方都破败倒塌了,有些内宅更是被直接拆掉,在里面重建了新房。

  从外面看,这里还是一处老墙包围的古宅,可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已经换了风格,变成了现在的砖混结构。

  想来也是因为老宅的面积太大,维护起来太过困难,所以,后人没有太过珍惜,也无力维持,就眼睁睁地看着它衰败了。

  这在古代,绝对算得上是大户人家,李书记想弄清这一族的来历,便请县志办的向导,找到村里老人的后代,给他们讲起了祖上的故事。

  黄家老人的后代,也已经七十多岁了,坐在轮椅上,慢慢地讲起了自己知道的往事。

  李书记、陈教授、秦雄等人,则坐在老人妻子搬出的凳子上,静静地倾听着。

  听完之后,秦雄才得知,原来这一片古宅,一共属于黄家五个兄弟的。

  老大家的宅子最大,门前还有砖雕,他们家是老五,年纪最小。

  至于祖上曾经做过什么,如何发家致富的,老人却是讲不明白。

  一个多小时后,在老人的授意下,秦雄不仅看到了精美的砖雕,还看到了几处比较隐秘的墙雕和木雕。

  估计因为他们都是真正的调研人员,所以才有幸得见这些老物价,如果是普通的外人,他们也是会有所防备,不会轻易展示的。

  特别是那一整面的蝙蝠砖雕,给人的视觉效果,颇为震撼,至少有几百块砖,呈六边形,每一块砖上的蝙蝠角度,都各不相同,边上还绘有祥云图案。

  “蝠”通“福”,如此之多的蝙蝠图案,在寓意上,应该有点万福图的味道,为祈福之意。

  在老宅里面,还有一处立体木雕,一层层镂空,技艺飞凡,在房子的两侧屋檐之下,还有几只雕刻的麒麟。

  不过,有些麒麟在特殊年代被人用枪打掉了,余下的两只,则相对完整。

  另外,还有一副简单的砖雕画,姜太公钓鱼,旁边雕的则是文王及其随从。

  “前人的智慧和技艺,真的是令人惊叹啊,这里确实值得重点保护。”李书记忍不住感叹道。

  “是啊,不过这么大一片老宅,光靠政府力量来保护,也有点力不从心啊,通山境内,类似的老宅还有一些,咱们的资金很难照顾得过来,只能尽量动用民间的力量。”陈教授说道。

  “要不,我去问一下,他们家族里,有没有走出过一些厉害的商人,政府和民间力量一起合作,保护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点。”县志办的同志提议道。

  “此法可行。”李书记点头。

  向老者基本摸清了情况之后,他们又主劝留下了手机号码,若是后续沟通便利,这一处老宅,便有较大的希望,利有双方的力量,更好地保存下来。

  之后,在县志办同志的陪同下,秦雄等人又接连拜访了好几个村子,见识了多处古宅。

  但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精美程度上,甚至是在建成年份上,都无法与之前的相比,大概率是不会纳入古宅保护的名单了。

  调研完古宅,他们又顺路去了凤池山公园的朱廷立纪念馆。

  朱廷立是朱熹的后人,作为通山境内唯一的一位三部侍郎(工部、礼部、兵部),虽然每一任都比较短暂,后期又被严嵩父子以“干进”罪名弹劾,诏令“革职闲住”,也算是明朝从二品的高官了,也是通山有史可查的古代最高官职。

  在这里,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述和介绍,秦雄对朱廷立的个人生平和相关事迹,也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颇为钦佩。

  天亮出发,天黑返程,虽然一天下来,秦雄也累得够呛,但收获也非常之多。

  他甚至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不在了,那么,他留在井头村的三栋作家楼,会不会也成为后人努力保护的“历史古宅”呢。

  人生百年,转眼成空,如果自己的一生,能为后世留下一些痕迹,也算是不枉此生吧……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