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章 扎心的回答_当贤夫我是认真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特高官……

  1941年1月20日在恩施被捕,虽经多次劝降,承诺以高官厚禄、出国留学等条件,依旧坚守革命气节,在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只要他回一回头,就不杀他,但遍体鳞伤、拖着沉重脚镣的

  他义无反顾,高唱《国际哥》,慷慨就义,时年26岁。”

  “武汉不能沉默,全国是一体,北平和武汉的学生是一体。”

  “我们当然要读书,但光读书能救国吗?华北之大,已安不下一张书桌了!我们要收复国土,情愿流血;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牺牲是光荣的。”

  “我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

  何功伟烈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只要点一点头,就可以保全自身,留住性命,可他还是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节,慷慨就义,舍身成仁。

  “也许,这就是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却依然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吧,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才能扛得起风雨,见得了彩虹。”冷秋寒感叹道。

  担心大家一直沉浸在这种状态中,走出何功伟故居,众人便在周晓慧主任的提议下,对着身后的何功伟故居,拍了一张全家福。

  之后,大家又在村子里转了转,沿着清澈的河堤走了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这里的空气很清鲜,含氧量很高,吸进去沁人心脾,甚至还能嗅到一丝泥土的气息。

  大自然永远是最好的安抚师,它包容一切,治愈一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秦雄也不由得感叹道。

  “时光飞逝,你们都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须心怀理想,志存高远,建功立业,正当其时。”周晓慧主任笑着勉励道。

  “一缕英魂归故里,生前舍身成仁,死后造福乡邻。或许,这就是对英烈们最好的告慰和祭奠吧。”看到小河边上的何功伟中学,一位网作协的成员随之感叹道。

  在何功伟故居休整一番后,众人便直接回城,在统战部孙丽干事的安排下,吃了一顿简单的工作餐。

  午餐结束,稍作休整,众人便驱车前往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由湘向鄂挺进,军阀吴佩孚调集重军,扼守汀泗桥,企图阻拦国民革命军北上;

  27日,**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选遣队向吴佩孚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全线溃退,国民革命军占领了汀泗桥,为攻取武汉打开了南大门,使革命的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

  为了纪念这一重大战役及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1929年,国民革命政府在此修了烈士墓、纪念碑和纪念亭等以示纪念。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