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零二章 底子太薄_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跟新城投签协议,多余、暂时没有用途的资金,全部转给新城投,用于向建设公司支付工程款。

  新城投则把多余的一些物业转给工投,冲销债务,确保苏恺闻的手伸不进工投跟新城投来。

  不过黄新良跟郭全也会多多少少做些让步,叫苏恺闻没有借口步步紧逼。

  工投在新城园拿到手的四十套住宅,就给苏恺闻分走一半。

  苏恺闻拿这二十套房子,duli隔出一座大院落,用作梅溪新区党工委家属宿舍区。

  这些房子说白了就是拿去分放福利,罗毕、袁宏军都从中分到一套房。

  要聚拢人心,无非靠的是恩威皆施。

  光靠威吓不行,没好处谁跟着你?

  所谓的好处,一是给权,二是给利。

  党政官员喜权,但位子有限,不是谁都能得到提拔。

  给利,党政官员直接发钱太多,影响恶劣。

  而中国人衣食住行里,最讲究的还是一个住。

  而且女人对“住”感觉敏锐,还偏偏“住”的成本最大,最难得到改善,也最能体现地位之高差。住得好,身处豪宅之中,高人一等,容易满足,相夫教子,就盯着自家男人跟着领导好好干,不要三心二意。

  苏恺闻身传家教,对这里面的道道还是极为老道。

  苏恺闻从梅溪镇属资产里拿走二十套住宅,给新区党工委成员分放福利,相当于给黄桥镇、竹社乡的人占梅溪镇的便宜;梅溪镇的干部自然心生不满。

  黄新良就顺势在党政会议提出,拿一批给梅溪镇自己的干部当家属宿舍区。

  拿沈淮的话来说,团结能团结的,团结不了,且不去管他。

  苏恺闻阻止不得,只能叫黄新良得逞。

  淮海十强镇评选工作,到这时候差不多也到尾声。这一向都是何清社、黄新良负责的事情,沈淮之前也不管不问,苏恺闻到梅溪镇后也插不上手;就算插上手,他也没有脸去沾这个功劳。

  梅溪镇常住人口九万四千余人,全镇面积四十八平方公里,调整后下辖十七个行政村,三个居民委员会,三个产业分园,九五年迄今到十一月底,引进外资一亿八千美元。

  由于接连大型项目开工建设,梅溪镇前十一个月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十亿的目标。在去年翻倍的基础再翻一点五倍,成为东华市首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破万的乡镇,两年前时间翻了四倍。

  九五年梅溪镇完成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二十五亿甚至更高,财税收入近亿,含土地转让收入的财政总收入将超过两亿五千万。

  这些硬指标,使得梅溪镇在九五年结束之前,就能当之无愧的成为东华市首镇,淮海省十强镇。

  到这一步,梅溪镇的框架,差不多已经形成。梅溪新区要不能有大的突破,苏恺闻也只能在沈淮搭成的框架里转悠,想使梅溪镇经济再有如此夸张的增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