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七章 意外收获_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李昭的计划里,李家村推进机械化势在必行。就以李家村为例,现在只有四百多口人,其中几岁的小孩子就有几十人,再大一点的也有几十,再去掉老人,其实劳动力并不多,也就二百多人,他们需要种田、除草还要搞好副业。

  就以现在的耕地面积来说,每人大概已经需要管理五亩地了,这是在基本没有什么机械的情况下。而李昭的目标怎么可能只局限于一千多亩地呢?要知道李昭刚来的时候,村里才四百多亩田,人口不到四百,五年时间,开垦了六七百亩。

  这还是基本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实现的,不仅如此,村里还挖了几里远的沟渠,每年还要提供几千棵树的木材,又要跟着李昭搞试验,其实人力一直都很紧张。

  如果能推进机械化,那么十年内,最少还可以开垦出三千亩地,到时候有四千亩耕地打底,对于一个不过五六百人口的村子来说,收入绝对是天花板级别的。

  这时苏雅也采访完成,来到李昭身边,这时也是非常兴奋的和李父说道:“叔叔,你们这也太厉害了,完全没有用化肥,产量还可以这么高,几位专家都说了,那些用蚓土最多的地,基本可以保证亩产突破八百斤了。”

  苏雅的高兴溢于言表,很简单,就这一点,她的新闻稳了。再算上不同角度的报道小孩子的新闻,那两篇稿子基本都有保障,哪会不开心,这是收获满满。

  这时李父也很高兴,这算是这些年最好的答卷了,担任村长,看着村民们吃不饱饭,只要有点担当,心里就过意不去。说道:“是啊,到八百斤应该没有多大问题,谁能想到这小小的蚯蚓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要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其实对于养蚯蚓也不怎么在意,也是一次次试验才让他们有了信心。

  这一次量起来后,第一次大田试验,就取得了这样的成果,生态农业的构想算是深入人心了。从这几天村民干活的热情劲就能看出,人们的精神面貌不一样了,以往种田也就奔着吃饱饭,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基本都是饿不死也吃不饱。

  现在不同了,村民们的眼里也是带着光的,这产量上去了,吃饱饭已经成了必然。而且李昭搞得生态农业,村里人是最早知道的,现在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这日子也算有了盼头。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李昭是在吹牛,现在再回头看看,才发现,自己这是已经走在未来的康庄大道上了。

  李昭和老爹又聊了一会家常,就带着苏雅继续去逛逛了,看着干劲十足的村民,李昭和苏雅道:“再采访一些村民吧,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报道,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苏雅也是从善如流,跟着采访了好几位村民。

  果然村民的回答正如李昭所料,他们最多的感觉就是日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