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七章王见王中_回到过去好好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财富和人脉网,很棘手。

  “宁导演在上市之前,是不是不打算接受任何投资?”李炎宏很好奇的问道。

  “这个到不是,如果有合适的投资,还是会接受的。比如我准备在最近接受安宁集团的投资...”宁远脸不红气不喘的说道。

  李老板听完愣了一下,然后想想起安宁集团是宁远的家族企业以后,则笑了起来。

  “今天我总算知道什么叫,肉烂在锅里。”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内互联网没有任何有人拥有。TOM的首席执行官王磊磊,同样出身不凡。比起宁远的出身差不多,都是将门之后。

  即便是这样王磊磊也在TOM的股权也十分有限。背后也没有宁远这从财力。

  毕竟宁远早年卖出271网站的股份就有好几亿的收入。

  而按照李炎宏的估计,银河科技目前的状况来看,IPO上市之前,只要再有一次资金注入就差不多了。

  不得不说这个猜测还是比较准确。银河目前账面上还剩几千万,营收还没有达到平衡,几个月内就需要新的资金投入。

  而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在“替”宁远着急。特别是很多同行和投资者。

  比如百渡、谷歌、高盛、软银、IDG...这些都是提出过想要收购银河科技的。

  而这其中,算上百渡宁远已经当面拒绝三家了。

  高盛在得知软银投资方案失败后,也从一些渠道得知了宁远对于外资的态度。而当时软银当时之所以要给宁远留足股权的原因也是后续想拉入高盛继续注资,到时候两家在银河集团的股权就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04年阿里的那笔八千多万美金的投资,就是软银牵头,其中就包括高盛等多家风投机构。

  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是结成同盟,在管理层经营不利的时候这些风投机构也可以联起手来对管理层进行改组。

  所以风投机构直接的直接竞争没有那么大,相反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合作,以得到利益最大化。

  比如IDG投资一个种子企业第一阶段的天使投资。而到了VC风险投资阶段IDG会主动的帮助所投资的企业进行下融资方面的联系,后面成熟期的PE也是如此。也就是战略同盟风险共担。

  而企业管理层也不会希望所有的投资都来自一家风投机构,因为多个投资机构对创业者的影响力远小于单一大股东。单一的投资机构如果有绝对控股权,分分钟给创始人管理层看看什么叫一言九鼎。

  这就是平衡,一头沉明显不是创业者想要的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多时候不接受一家风投机构的多轮投资,就是怕鸠占鹊巢,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