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章 第六十五章奠基仪式(上)_七零女场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场同意职工集资建房,但只同意在四分场设一个试点。其他三个分场以后再说。原则上也只允许四分场的职工参与。这次跟着去建设新场的大部分职工是要留下来的,当然,部分科员干部后期还有可能调动。

  总场办公室下通知让大家先交钱,房子建好后,按最后的成本计算,多退少补。

  当时有意向建房的很多,但真正交钱的时候不少人又犹豫了。杨君苏能理解,她记得集资建房这事在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实行。他们目前应该算头一批,有人犹豫有人观望很正常。

  而且农场很多人家住得比城里宽敞,相较之下,对房子的需求也没有城里工人那么大。最先交钱的是家里人口多,住得拥挤的,或是有儿子即将结婚的。另外就是转业军人,他们多是拖家带口,对房子是刚需。等着农场分房,不知哪年哪月。农场就算建房也是建宿舍楼和筒子楼。像杨君苏家住的那种带院子的房子,必须得是科员以上才能分到,还得排队。杨利民当初能分到是因为他在农场呆的时间长,又赶上了好时候。

  也有工人想向场里借钱,但基本都没批准,还有人问杨君苏借怎么就批了,财务室回应说“人家是提建议的人,何书记特批的。你有本事也去找场长和书记给你特批。”要借钱的工人自然不敢去找场长书记,场部临时制定一条规章科员以上级别的职工才可以向场里预支工资,场部批准的标准有两条一对场里有特殊贡献,二家里确实有困难。

  这么一算,符合条件的不多。而且大家一看,借的钱也是自己未来的钱,又不是真的找场里借的,不如就算了。最后想参加集资的就找亲戚朋友借钱,大部分也都凑上了。

  当时写报告时,杨君苏做的成本估算是每平米10块钱,场部的预算是每平20块,按照现在的物价来说是有点高了。她猜测场里是故意往高了估,若是估低了,钱不够,后面再让职工补交,大家难免会有情绪。但估高了往回退钱那又不一样了。

  她估算的成本是有根据的,这个年代,农村建造三间土坯房也得500,他们农场建的可是砖瓦房,还带院子,造价肯定得翻倍,楼房的造价更高一些。

  杨君苏计算一下,房子最后的成本应该是每平米15块左右,说不定她还能退回500元。

  杨君苏算完帐对杨盼说道“二姐,我先弄一套房子,如果场里往回退钱,这钱就留着,下一批集资建房,你也报名。”

  杨盼吃了一惊,她从来没想到要买房,她说道“咱家有两套房子了,够住了。”

  杨君苏说“这套房是登记在我名下的,家里那套是农场分给咱爸的,你名下也得有房,以后婷婷也会有。”

  杨盼见妹妹是认真的,只好说道“等钱退回来再说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