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 博弈,将权力关回笼子里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户齐民、制定律法;曹参为王前驱、攻城拔寨;陈平屡献奇谋;外加还有陈洛这个弥合楚汉的存在。

  他们算得上是共定天下。

  故而在权力分配上,刘邦不可能独吞全部的胜利果实。

  那么丞相这个职位则属于历史背景下,客观现实的真实反应,属于功臣派获取利益的典型代表。

  从萧何到陈洛,再曹参、陈平,虽然没有明言,但实际上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思路。

  “非侯不可出任丞相”的潜规则,便是因此产生。

  孝文帝重用贾谊,便是试着打破这样的政治生态格局,不过他没有做得太绝,在贾谊出任御史大夫时,便借着功绩先将他封侯,减少阻力。

  不过七国之乱的出现,倒是让刘恒功亏一篑,丞相之位又重新掌握在功臣派的手中。

  现在皮球传到了刘彻手里。

  目前丞相位置上的卫绾,已经是近些年来能力最弱、最好对付的丞相了。

  他显然是想趁此机会,把赵绾抬到丞相的位置上,使其成为首位“白衣”丞相。

  这打破的不仅仅是原本的政治潜规则,更是可以将丞相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之中。

  无论是之后暗设“中朝”,亦或是架空丞相,刘彻都不会遇到无法抗衡的阻力。

  看清楚这点之后,陈洛内心陷入犹豫。

  自己是否要阻止刘彻?

  用“中外朝制”规避掉丞相对于皇权的限制之后,无疑是减少了中间的扯皮环节,加快了政策的实施速度。

  刘彻早上在中朝商议完的想法,下午就可以传到具体的大臣手里,让他们去着手落实。

  极高的政治效率,让大汉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紧密机器,最终碾压草原。

  可它同样是把双刃剑。

  “中外朝制”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将“关押”皇权的笼子,撕开了一个极大的口子,在朝堂上无人再能制衡得住。

  要知道这至高的权力,在汉武帝手里是成为了刺向匈奴的利剑,斩平了草原给诸夏带来的威胁。

  可换成其他皇帝,能做好平衡吗?

  哪怕是高祖刘邦以及后期的武帝,都是做出了不少荒唐的决定。

  不过刘邦的权力受到臣子节制,并未酿成大错。

  而老年刘彻决策带来的错误,确实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放任刘彻攥取到无法节制的权力,似乎是对整个天下的不负责。

  陈洛抬起头来,望向赵绾,目光深邃。

  “赵兄,我接下来的这番话,可能有些不太中听,你若是不愿意听的话,那我也不想伤害我们之间的情谊。”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医者可以担保那苦口的药汁可以治疗病症,但却无人能确保那刺耳的话语就真是正确的言论。

  因此逆耳忠言,远远比苦口良药让人难以接受。

  赵绾犹豫了一瞬,很快下定决心道:“伯玉请讲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