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6章 史笔如刀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6章史笔如刀

  春,三月三。

  丞相卫绾上书,自言老病,欲返乡。

  帝不准。

  三月中旬。

  丞相再度上书请辞。

  帝加封之,不准。

  次日。

  丞相又请辞。

  帝叹,数掩面,终允之。

  四月六,帝欲命御史大夫赵绾任丞相之位,朝臣微词颇多。

  然帝问维新侯、郎中令、宗正,皆言赵绾可。

  故绾为新相,数汉以来丞相十七人,唯其非侯矣。

  四月十七,建陵侯离京,帝遣使践行。

  ……

  “阿父,您是在写史吗?”一道略带稚嫩的童声从司马谈的身后响起。

  合上手中的书册,司马谈转过身,淡淡笑道:“阿父不是在写史,而是在检查这些时日的记录。

  它们是最原始的材料,但过于简陋,不能直接放到史书之中,需要经过执笔者的润色,才能最终定稿。”

  史官往往有着家族传承。

  阿父是从大父手中接替了太史令这个职位,自己又在阿父退休后,继续担任太史令。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自己的长子司马迁,同样会继承这个位置,用史笔忠实地还原过去、记录现在。

  哪怕他现在只是尚未到舞勺之年的孩子,但司马谈不介意多教他一些内容。

  这些话能多记一些在心中,对于未来担任太史令,那是有益处的。

  司马迁认真听着,诚恳提问,“所以刚才的这些内容,阿父将来写史书的话,会怎么进行选择呢?我听人说,这位新丞相数年之前,不过白身,现在却已是身为万石之官,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史书上会要写他很多内容吧?”

  司马谈笑了笑,“为父现在也不知道答案。

  赵丞相上任不过旬日,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也并未犯下什么错误。

  而史书讲究是简洁,若是背后没有什么深意的事件,未对时局或将来产生影响的人物,那是不值得记到史书上去的。

  如果这位赵丞相在任上碌碌无为,那么我最多也就只是把他的名字顺手写在史书上,不让丞相的更替顺序出现空挡,让后人产生误会。

  若是他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天下都感叹、赞扬他的行为或者政策,那说不定我会专门为他列传。

  当然,你在外面听说那些什么‘白衣骤起,担任丞相’的言语,听听就好了,多读史书的话,就会发现这并非什么值得惊叹的成就。

  太公望由渔翁变为齐公,不过十年。

  阳夏文贞侯从戍卒变为列侯,亦是只花了两年时间。

  高祖本是布衣,拔剑而起,一统天下,登临帝位,更是只用四载有余。

  那么你觉得用了数年时间,从白身变为丞相,还有那么难以置信,值得在史书中大肆夸赞吗?

  阿迁,你多多去听外界的声音,是没有错的。

  但是不要被那些话语影响了心中的判断,我们史官手中握着一支笔,心中更要有一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