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第两百四十七章改制(7)_明末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衣卫和屯兵这两块烫手的山芋扔出去,能接住办好了,恩!说明东林还有用,办不好也不用等着被罢官,趁早自己走免得难看。

  现在看效果出奇的好,不过一个时辰,内阁居然就想好的应对之策,并且赶在宫门落锁之前将公文递进来,意思让司礼监连夜用印,明日一早就传达各府州,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韩赞周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裁撤锦衣卫和屯兵在他看来都是棘手无比,以前朝的尿性要想出应对办法起码也要耽搁十天半个月,现在居然一个时辰就有注意了?让全天下数万锦衣卫入京,外朝这算几个意思,想干什么?诚心想压过内廷一头?

  韩赞周憋住一股气,最后把这股气化作动力,决定明日一早就安排人手前往各府州督建报馆,为了防止户部拨银子时候故意拖沓,他甚至打算先拿银子垫着,然后再慢慢问户部要,谅高弘图也没胆子欠他的银子。

  朱慈炯可没心思去管身边这个亲信什么想法,办报社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如今的文人士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妄谈清议,明明只是一个秀才,偏偏把自己放在朝中大员的位置上指手画脚,针贬时弊,要是让他们上得金殿当面和天子分说,只怕会吓的一个字都说不出口,那么自然而然朱慈炯就不可能听到底层士子百姓的声音,文官也就可以可着劲的忽悠自己。

  办报无非就是给臣民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或许会畏手畏脚,但朱慈炯相信只要稍稍引导,比如安排记者下去采访,写出几篇文章刊载以后,必然会出现一大波投搞风潮。

  这股风潮一旦形成规模,全民舆论就会出现,到时候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员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落在记者百姓的眼里,捅进报社最后让天子知晓。

  遍及天下的报社出现将会成为大明迈向近代社会的里程碑,但还远远谈不上决定性因素,真正让大明进入近代社会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工商业的全面爆发,让全天下的百姓有地可种有工可务,并让务工的脱产劳动力能够拿到较高的报酬,走英国十六世纪初时候走过的路线。

  英国十六世纪的时候,经济快速增长使得城市极速扩张,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堪为世界之最,城市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是引导工业变革的源动力,比如伦敦的扩张导致木材燃料价格飞速增长,进而引发英国东北部地区煤矿出产的煤炭如潮水般涌入伦敦市场,如此一来经济得以高速增长带动城市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商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城市扩张,城市扩张又推动了人口的快速繁衍,人口的繁衍又带动了整个国家的殖民风潮。

  十七世纪时候的欧洲,因为经济刺激而产生的殖民风暴集中体现在英国、荷兰两个国家,比如荷兰人将印度尼西亚等位于亚洲的几个国家殖民了好几个世纪,掠夺的资源生生造就出一个时期内的海洋霸主。

  喜欢明末皇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皇太子20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