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3章 茶道表演,让人耳目一新_升官证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淡县长话音刚落,会场灯光再一次熄灭,大银幕上映出一行大字:

  何拾遗与他的茶艺。

  首先是这个名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因为画面上映出一个老农正在采茶。

  一个农民,取了这么一个很有文化含意的名字,证明他家父亲或者祖父是个文化人。

  那么,到了他一代怎么衰落了呢?

  画面上:何拾遗采茶,制茶。

  画外音:在之县近代历史上,有一对鼎鼎鼎大名的父子,他们是谭四海,谭如松。父子俩把之县的茶叶远销到东西亚与俄罗斯。

  在当时著名的中俄边境贸易关卡——恰克图,有一半的茶栈是谭家的。

  后来,西方偷学了中国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中国茶一落千丈。

  西方,特别是英国以及俄罗斯茶叶,不仅满足其国内市场,还向中国出口。

  有东方威尼斯美名的武汉茶市,成了英俄茶叶的天下。

  他,叫何拾遗。祖祖辈辈给茶叶巨商谭氏茶坊当大管事。

  如今,谭氏后人飘零四海,只有何氏家族继承了谭家的“古法制茶。”

  尽管没人欣赏“古法制茶”了,何氏家族也要把这种古老的制茶工艺传承下去,于是,何拾遗的父亲给两个儿子取名:何拾遗,何补缺。

  台下的人才恍然大悟。

  画面映出:何拾遗站在自家门口,对着镜头说:“让之县重新成为茶乡,这是我们何氏家族的一个梦。”

  大家热烈鼓掌。

  短片放完,会议室的灯光并没有打亮。

  只见台上工作人员穿梭,正在搬一些东西入场。

  突然,灯光大亮,一个穿着宋代右衽宽袖长袍的老人站在主席台中央,抱拳弯腰向台下一揖。退到已经摆好的茶台后坐好。

  县电视台女主持人陈雁大大方方地走到茶台右侧:

  “尊敬的各位领导,何拾遗老人将为各位沏上一壶茶,稍后,你就可以品味到之县的味道,与众不同。”

  大家一看,原来主席台是以何拾遗为主,后面还摆了两个茶台。

  三个茶台呈“品”字形摆放。眼尖的人发现后面茶台上,竟然坐着陆书记的秘书何明歌。

  何拾遗,何明歌,他们是父子?大家交头接耳。越猜越对,难怪何明歌年年政协开会,都写提案要发展茶叶经济,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有懂内情的就说,何明歌是何拾遗的侄儿。

  陈雁说:“我们可以看到,台上有三个人在煮茶,后排左边一位是何补缺,右边一位大家熟悉,就是陆书记的秘书何明歌。

  让我们为何氏两代人为我们煮茶鼓掌吧。”

  台下掌声大作。

  陈雁继续解说:“今天参会的人数比较多,所以要三个人同时煮。这道茶的特色是要加入桔皮,薄荷、红枣。大家稍等,马上就可以吃茶了。

  传统的吃法是夹子夹着茶叶吃,但今天没有这么多夹子,就换成冲泡。”

  说罢,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