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2章:那把壶让陆皓明更加有了信心_升官证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然后将其切成所需的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耐心,因为泥片很容易变形或破裂。

  “接下来是镶接。师傅们会用泥浆将泥片粘合成一个整体,然后用手指或工具将其捏成所需的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很高的手指灵活性和创造力,因为紫砂壶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李志明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在演示给陆皓明看。

  “然后是捏造。师傅们会用手指或工具将紫砂壶的细节部分捏出来,如壶嘴、壶盖、壶把等。

  这个过程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耐心,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处理。

  最后是雕刻。师傅们会用刀具或工具在紫砂壶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这个过程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上等壶的每一个图案和文字都需要有深刻的寓意和内涵。”

  陆皓明听得入迷了,他仿佛看到了师傅们用心制作紫砂壶的场景,便问道:

  “那么,这些制作工艺中,哪一种是最重要的呢?”

  “厅长,我认为每一种制作工艺都很重要。因为每一种工艺都需要师傅们用心去做,才能制作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壶。

  如果其中任何一道工艺做得不好,都会影响到紫砂壶的质量和价值。”

  陆皓明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是百分制的话,你给这把壶打多少分?”

  “一百分。”

  “为什么?”

  “因为这把壶的工艺水平可打90分,但上面这股清泉刻画得非常好,加一分。最关键的是旁边的这句题识写得好,加九分。

  陆皓明接过壶一看,上面刻着两句诗——钟期若懂我,不煮茶已沸。海生题。

  毕竟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他马上明白了这两句诗的含义。

  前面一句借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叹;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这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如果有知音理解我,懂得我的心。这壶茶要煮吗,它早已沸腾了。

  下面的【海生题】就是表明这不是抄前人的,是自己写的诗句。

  陆皓明反问:“这两句诗确实不错,就可以加九分?”

  李志明说:“厅长,这紫砂壶就是一种工匠活,其制作工艺有个尽头。

  不是说大师制作的,其他人就一定制作不出。相同水准的大师,国内有一批,主要集中在江苏宜兴。

  但一个工匠活总是有天花板的。比来比去,就只好在文化上下功夫。绝大多数的工匠师傅,偏偏文化程度不高。

  不想事的就刻上【茶可清心】之类的俗套话。再高一个层次的就抄古人的诗句刻在上面。

  而这个叫海生的人,这两句诗是他自己写的。一下就把这把壶的格调提上去了。好工艺,好品相,好诗句。集三者于一体,就是上乘之壶。”

  陆皓明笑道:“文物专家,名不虚传,所以我请你来看看是选对人。”

  “谢谢厅长鼓励。”

  “你看了可以打一百分,我就放心了。是一位朋友送给厅里的。”

  “送给厅里?”

  陆皓明笑笑:“这是一个故事,以后你会知道的,谢谢你。”

  李志明走后,陆皓明打了一个电话给南水县文化局向局长,问起魏海生的身世。

  向局长说:“说来话长,他家祖上是江浙一带人,原来家资富有,祖上喜欢玩壶。后来渐渐衰落,从玩壶变成制壶。

  即使是制壶,家里还是有读书风气,魏海生的父亲生前是我们县楹联协会主席,写得一手好字、好对联。”

  “哦,那下次,我就以私人身份到老魏那儿转转,请你陪一陪。”

  “好的,厅长,上次在车上我提了个请求,为我们县文化馆解决20万元经费,过几天我送报告上来。不知厅长这段时间在不在家。”

  “寄上来就行。我说话算数。”

  “我还是来一趟吧。”

  陆皓明想了想:“来一趟……那你干脆把魏海生叫上,两人一起来。”

  “好的,再次谢谢厅长。”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