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一章 重返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毕竟再怎样吊儿郎当的研究生,也总会有导师,哪怕他的黑客技术、it本领再怎样出神入化,也没办法让躺在低温容器里的“自己”变作行尸走肉,自己去敲开导师办公室的门。

  但考虑到安生的半辍学状态,已持续近两年,学籍却还好端端存在数据库里,

  方然就猜想到,和伯克利的某些教师(或许就包括布朗教授)一样,时代变迁,人心不古,看起来托马斯*安生的导师对这位学生也并不怎样上心。

  这种漠视,不管是出于放弃、还是鼓励他创业,总之是有利的条件。

  早在窥视目标人物的日常生活时,对安生的方方面面,方然早已借asa的分析、整理而了如指掌,但没到图穷匕见时,他还不想冒冒失失的去渗透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内网。

  作为联邦名校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种地方,在it领域想必也藏龙卧虎,如果在动手前,因为侵入内网而被察觉,甚至将自己的意图暴露,那百万马克和长期的准备就都会打水漂,方然可不会如此鲁莽。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得手,经营“托马斯*安生”身份的工作,就得赶紧着手。

  借助笃信教义的掩护,和寒假期间伯克利校园的宁静,待在寝室的方然,除兼职外,就是一边密切监控网络、确认谋害行动未留隐患,一边让自己尽快习惯“凡人”的思维模式,继而着手完成安生的学业论文。

  身为研究生,在这样一个网络达的年代,长时间缺席现场课,并非不能被容忍。

  但是对方然而言,一下子面对若干门“自己”从未考过、或者没能通过的课程,工作量就有点惊人。

  这时,方然就很庆幸自己的预判,选择了it、而非其他领域的目标人物。

  否则如果一切从头学起,就算他肯下苦工、也耗得起,随时间的推移,事情败露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方然也想过,是否要给安生的“浪子回头”寻找借口。

  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念头:

  自己的这种思维,凡事都要将逻辑、理性、客观视为至高无上的信条,本身就是一大破绽,不仅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群中的大多数格格不入,进而,还会在不经意间泄露身份,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直白的讲,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

  不知在什么时候,忽然间就打算要做什么,这,难道不是再寻常不过吗;

  又何必要画蛇添足,准备理由。

  一番自我反省,意识到某些难以察觉的细节,反而更容易出险,方然就提高了一点警惕,至少,不会再刻意去摹想,怎样让沉迷于车库创业的安生回归校园。

  相反,通过对联邦社会中若干人物,这些活生生实例的观察、理解,他更在意的是,

  劫夺托马斯*安生这一身份后,要如何伪装、如何习惯成自然,甚至还得来一点自我欺骗,才能从内到外、不着痕迹的融入新身份,低调而不引人注意的,逐步抵达永生路上的下一个关键节点: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