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1章 先威后恩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有过秀才功名的,只是后来弃儒经商,乡里都说他其实很有学问,经商也有本事,饶有资产。

  这人头脑也较为灵活。

  大明光复淄川,他是最先拥护的乡绅之一。

  现在甚至主动的来送银子,今天还特意带上了才六岁的儿子蒲松龄前来,就为在县尊面前露个脸。

  果然,顾咸受对蒲槃的行为很是赞赏,甚至看到他带了儿子来,还特意考较了蒲松龄一番,结果这孩子虽幼,却已经读了许多书,十分聪慧,惹顾咸受喜欢,甚至公开称要收他做学生。

  蒲槃趁热打铁,让儿子赶紧拜为先生。

  除了本县的大族豪强,甚至连北边新城县的王氏家族都来了代表。

  新城王氏,正是高玮外祖父家。在明代,新城王氏是一大官宦世家,尤其在隆庆万历后,更是科第之盛,甲于海内,明中叶后一百多年来,科甲递接,簪缨不绝,号为江北青箱,中进士者三十二人,二品官阶者四人,五品以上十四人。

  家族还有一座四世宫保的牌楼。

  淄川高家和新城王家,数代联姻。

  高玮的父亲娶兵部尚书王象乾之女,高玮的叔祖高攀也是娶的王氏王应浩之女。

  崇祯元年,王象乾在八十三岁时,还起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威镇九边,累加太子太师。

  王象乾的兄弟们象晋、象恒、象复、象春、象云等,皆进士出身,任布政使、巡抚、吏部郎中、光禄卿等高官要职。

  王象春还是东林党活跃份子,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后坐东林削籍。

  不过王氏在崇祯末,清军绕过北京攻山东时,王家满门守城抗清,城破,家族年轻子弟死了三十多个。

  所以经此一难,到了王象乾子侄那一代,便突然盛极而衰了,王象晋儿子王与胤是少数年轻优秀又幸存的,他在崇祯元年中了进士,历庶吉士,湖广道御史,在外做官逃过这劫,北京沦陷后回乡。

  最后在家携妻子自缢殉国。

  所以王氏虽然这两代人不行了,但也恰因为这两代没出什么人,所以他们在鞑子入关后,并没有什么子弟在清做官,尤其是王与胤在家自杀殉国后,王家子弟更不愿意出仕清廷。

  结果现在大明打回来,光复淄川、新城等地,王家倒是柳暗花明了。

  王与胤兄弟王与敕四个儿子士禄、禧、士祜、士祯这次一起前来淄川参与般阳书院开学,兄弟四个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多余,年少的才十六,他们原本都在这里读过书。

  这兄弟四人遵守叔父遗命,这两年安心在家读书,也不去参加鞑子的科举,更不做鞑子的官。

  虽然年轻,却挺有诗名,人称才子。

  他们这次来,也向书院捐了百两银子。

  “诸位乡贤能够这般重视家乡教育事业,如此大方资助,顾某身为本县父母官,非常感激。”

  “我呢,请各位留下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