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9章 国地分税六四开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只能依靠地方各级主官们,可天高皇帝远。

  所以安排他们每年入京朝集,当面沟通,既便于信息交流,也有利于中央权威提升。

  当然,也便于对官员们的考课。

  甚至一些得要的地方项目,以及军地的大额开支预算等,也需要他们当面申报并解释。

  大量官员入京朝集,京城各部院忙的不可开交。

  就连朱以海现在也是天天召见臣子,每天都得见上几十上百人,内外奏事处的待漏房里,更是每天坐无虚席。

  许多官员甚至只能一批批见,单独见的机会都很少。

  朝集使们要在京城忙到过完年,甚至到元宵节以后,才开始辞别返衙。

  “今年朝集使们主要应映的问题还是财政这块,关于起运留存,以及征税等问题。”

  总理处。

  皇帝来开会,首辅宋之辅禀奏皇帝,再次提到税务和预算这块。

  “今年我们开始实行冬估,和春秋拔的办法,十一二月进行财政开支估算,拟定次年开支后,分春秋两季拔款,以进行调剂。

  我们地方上的税赋,其中地丁这块,按冬估数,地方征收后,先留存好地方所需开支,其余的全部起运,若实际用所不足,再进行春秋拔补充调剂,但现在地方官员们普遍反映,冬估预算过低,起运时过多,留存过少,地方用度不足,困手困脚,甚至造成地方官吏俸禄拖欠等问题。

  一些额外的项目,如水利、救灾、修堤、修城等也是无钱可用。

  希望能够增加冬估预算,加大留存比例,否则就算朝廷春秋拔,可上下调拔也非常麻烦。”

  朱以海很清楚财政的重要性,之前已经在一点点的修改调整,如今有冬估、春秋调拔制度,但明显还是不足。

  这倒不奇怪,任何制度总不是那么一来就完美的。

  “朕最近召见督抚等官员时,也常听他们说起这事,朕也细思量许久,觉得问题关键其实还是在于起运和留存的比例问题。

  现如今的地丁起运、留存比例,大约是有七三,另外厘金、工商税、关税、盐茶烟酒专卖税、矿产税等,现在都还是全部上缴国库,而战后百废待兴,用钱处也多,地方上也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前大明制度的基本税很低,又没什么工商税,所以朝廷就算起运六四开,朝廷起运六,地方留存四,但结果还是朝廷不够用,地方也不够用,结果地方上的应对办法就是层层附加、火耗,朝廷则不断加征,如三饷等。

  百姓负担于是不断增加,最后便是上下都乱了套。

  明面征得一百万两,实际百姓可能掏了五百万,还欠了衙门账上几百万。

  现在整顿吏治,调整税率税种等后,情况倒是好转了许多,但地方没有财政,用一分钱都要从上面申请调拔,不免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问题。

  “地方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