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5章 圣孙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良久,笔尖落下。

  在宣纸上留下两个大字,振烨。

  大明皇长孙,赐名振烨,大明太祖十二世孙,朱振烨。

  皇嫡长孙这个身份实在是极为尊贵,朱以海亲自赐名后,还特意亲自拟了道旨,提前为皇嫡长孙选了师傅保侍读侍讲等,直接以太孙的待遇来安排。

  只要这嫡长孙不是太差,等到十岁,到时必然要直接册封为皇太孙的。

  心情大好的朱以海高兴的在屋里打起了拳。

  好一阵后皇帝才算心情平复了一些,重新坐下翻看奏章。

  看到有东厂密奏,奏报太子在京留守时的基本情况,包括太子与陈潜夫、张名振、堵胤锡、张煌言、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往来密切的情况。

  不过朱以海看过之后,只是哈哈一笑。

  太子确实有刻意拉拢这些大臣的意思,虽然这些人本来就都兼有东宫之职,是皇帝特意给太子选的东宫师傅,但正常情况下,太子也是不便于与外臣有过密往来的,容易惹不必要猜忌。

  皇帝和太子,一样容易父子猜忌。

  好在朱以海对太子很了解,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时日可能无多,所以并不会刻意阻拦太子试图构建自己班子的做法。

  他又不可能活个七八十岁,不会还有四五十年日子,所以不用担心太子羽翼丰满后,会迫不急待想要抢班夺权。

  十年时间,就算放开让太子去经营,等他班子初步成形,朱以海自己也到头了,正好交接。

  不过太子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些,手段这方面还欠缺,做的就有些生硬,而陈潜夫、顾炎武、黄宗羲、张名振、堵胤锡这些大臣也都知道界线,对太子的刻意拉拢,都还保持着距离。

  天无二日嘛。

  太子终究只是储君。

  也只有张煌言因为是太子的岳丈,而且朱以海不止一次对他们两人当面说过要张煌言好好辅助太子,将来为太子辅政为相这话,所以倒没那么避嫌,毕竟他们已经捆绑在一起了。

  年轻人胆子挺大。

  这是好事。

  朱以海挺喜欢朱弘甲的,如果他能活七八十岁,那么也许二三十年后,父子之间可能关系会紧张,甚至猜忌,但现在嘛不太可能。

  他要真能活那么久,也不会那么急的选弘甲做太子了。

  太子的一切行为都在皇帝的关注之下,他如今能做这些,本就是在皇帝有意授权之下的,从给太子的几千东宫人马,到东宫的班底,都是皇帝授意。

  一个好汉三个帮,太子如今虽然留守监国,但也确实需要一个自己的心腹班底。

  陈潜夫虽是举人出身,但能力确实出众,之前朱以海娶了陈潜夫的两个小姨子入宫,两人算是连襟,他现在是中原总督,太子借河南罢考案和修河一事,有意拉拢陈,估计也是看陈潜夫既有能力又还年轻,特别是个比较懂变通之人。

  不过陈潜夫有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