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5章 成王败寇_重生之投资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预计二十分钟的见面时间,杨铸平硬是挤出了接近一个小时。

  原本预定要见的河东省的省长在他办公室外间等了二十多分钟。

  这对于他来说算是少有的没有时间观念了。

  这次见杨铸平,张晨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拿到一张和杨铸平的合影。

  原本张晨想厚着脸皮向杨铸平讨幅墨宝,也不用写别的,就写“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这句话就成。

  但杨铸平从政后,给自己立了几个规矩,其中之一就是不题字。

  张晨碰了个软钉子,只好讪讪然作罢。

  另外的收获就是,杨铸平现在还挂着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的头衔。张晨进入清华后,勉强也能算是杨铸平的学生。

  赵春君拉着张晨,一路小碎步的快步离开西苑门,车已经在门口停车场等着了。

  赵春君上了车,才算喘了口气,看着张晨,语气复杂:“你可真不让人省心啊。”

  张晨嘿嘿一笑,“赵院长,多谢您提点啊,要不然今天真够呛,紧张死我了。”

  赵春君上下打量了张晨几眼,还是很难相信面前这个嬉皮笑脸的少年居然是什么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张晨是ICQ创世人这件事赵春君是知道的,他点名特招张晨,ICQ也是原因之一。

  搞经管的,和企业界接触得多,多少都有一些成王败寇的思维在里面。

  只要你成功了,你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会有一堆学者唱赞歌,找出你的各种行为合理性。

  而如果你失败了,仍旧是这些学者,会在你失败的尸体上踩一万只脚。

  在2000年左右,央视的一档节目,邀请了第一八佰伴的社长和田一夫。

  第一八佰伴在九十年代,曾经是东瀛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是八十年代风靡整个亚洲的电视剧《阿信的故事》的原型。

  但因为扩张太快,加上正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资金链断裂,和田一夫只能申请破产。

  破产后,年近七十的和田一夫再次创业,开设咨询公司,并敏锐的把事业重心转向华夏大陆,因此受邀参与了央视这档访谈节目。

  让张晨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节目中也邀请了诸多经济管理类的专家,而这些专家口诛笔伐,当面把和田一夫批的一文不值。说什么八佰伴之所以破产,是因为没有了阿信当年的信念和努力。

  张晨当时看的直撇嘴,和田一夫作为阿信的长子,和阿信夫妇一起将八佰伴从一个热海的地方杂货店,变成了资产总值过百亿美元的财富帝国。在创业时期,甚至冒着台风的风险骑着三轮摩托去农村收蔬菜。虽然最后失败破产,但又岂是你们这些纸上谈兵的家伙能够品头论足的?

  最搞笑的就是,其中有一个在八佰伴破产前曾经去东瀛八佰伴集团参观过的专家,节目上洋洋得意的说当时他就判断八佰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