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长白村的软实力_五零后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当当,只不过放置的不是名著古籍,甚至都称不上“书”,而是每代游守们的随笔。

  有的游守甚至因为当时手边没有纸,而写在石头、树叶、随手撕下的衣服一角上;没有笔,就用石刻或者什么动物的血液或者草汁代替。

  游记太多了,哪怕是云舒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就看完,佟太爷重点给云舒指了几本,纸质有新有旧,但都保存完好。

  而云舒看完后若有所思,而这时,六位族老开始了他们的授课。

  通过他们的讲说,长白村经过三百多年发展,几经壮大却在近六十年承受了许多次打击但都却不曾覆灭的“朋友圈”,真真正正、完完整整呈现在云舒眼前。

  她所知道的外围人员,在长白村的“朋友圈”中,不过是很小的一块。

  杨国安的履历很牛了吧,但作为外围人员,他和长白村不过是互惠互利,为长白村做事,都是给了“酬劳”的。

  重要的是,他们做的事,都是无论明里暗里,可以给一些人看的。

  和长白村真正的人脉相比,外围人员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

  在前朝时,长白村的存在并不是秘密。

  毕竟哪怕皇室封禁长白山,但在此处世代生活的满族人不可能全数迁走。

  且长白村又不是与世无争之地,半山腰上由皇室修建的山神庙,当时可是有很旺的香火的。

  只不过长白村的族人保守了“守山人”的秘密,金家和皇室的关系,也只有皇室少部分人和长白村九姓知道。

  而皇室每年借祭祀秘密送达的“祭品”,更是不为人知。

  哪怕连长白村附有神力的大萨满,也只有少数人知道。

  在世人眼里,长白村就是奉皇命看守山神庙的“庙祝”,就像是每代皇帝陵寝都有守陵人一样。

  而长白村除游守外,也的确是“只问鬼神不言政事”。

  只不过长白村的人,原本就是贵族,虽然有皇室的赏赐,但他们可是“守山人”,谁还靠着那点施舍过日子!

  所以,自打二代尊主开始,加上那代没有萨满,为了制作能杀死妖魔的利器,他们需要大量特殊武器,自然就需要金钱。

  也是从那时候起,长白村开始将北地的蒙古马、皮子贩卖到京城,将南边的盐和茶叶贩卖到蒙古甚至俄罗斯,还有高丽的人参、海鲜(第96章)……

  他们不用交进出关税,还不用到处打点,甚至一路同行,无人敢卡。

  不出十年,长白村就成了整个大清最牛的二道贩子,积累了大量财富。

  然后长白村开始在整个东北甚至华夏买地置产,名下有无数的良田和铺子,是北地有名的“皇商”。

  这个“皇商”和跟内务府做生意的“皇商”不是一个意思,而是代表他们是皇上罩着的商人。

  而出了选择到处跑成为商人的游守,还有许多游守从事各行各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因为游守们大多是不拘小节、豪爽奔放的性子,所以交友的范围上至豪门世家,下到乞丐绿林,可谓是“八荒有朋、四海为客”。

  对待真正的朋友,长白村也给与了自己的真诚。

  凡是游守们真正认可的朋友,都能得到半块月牙佩。

  只要有人持着这半块月牙佩来到长白村,无论过去多久,只要长白村还存在,必定会在不违背道义的情况下,答应此人一个请求。

  哪怕是随着前朝的覆灭,长白村的逐渐没落,这个承诺,依旧不会变。

  而也是因为长白村人的一诺千金,再次收获了因老朋友而延续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沉淀,就像封存百年的美酒,历久弥新。

  而也正是这些人,在长白村最艰难的时候,拉了它不止一次。

  第十七代尊主没了,前朝也靠不住时;抗日战争到达白热化时;建国初期长白村差点四分五裂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