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二章 恐怖熊家婆(中)_夜不语诡异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一颤。怎么可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几步走过去将稻草人拿了起来,只见稻草人的背后贴着一张黄表纸,上边用不知什么血写着一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戊子年、生肖属鼠、乙卯月、丁已日。

  这明显是一种叫做叫儿魂的客家习俗。

  客家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三魂六魄有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足为怪;它与地域文化的长期演变有一定关系。电子书全文下载就如哈尼族的叶车人,他们就认为人有十二个魂,并按先后大小依次排列于人体之内。客家人对魂魄走失的细节描述颇为奇异,说是夜间见一团碗大的红光,从某人屋顶升出并飞去,则谓该屋中有人失魂。

  所谓的叫儿魂。是儿童失魂的现象在客家人中十分普遍,当然这里的失魂是广义上的,包括夜啼、‘精’神萎靡、不进饭食等病状,都可谓之失魂。儿童容易失魂,跟他们的身体和心智都还处于未成熟期有关,所以极易让“偷魂娘娘“乘虚而入。偷魂娘娘乃是客家传说中专偷小儿魂魄的‘女’妖,类似西方童话中骑帚飞天、从烟囱出入的妖婆。因其易失,所以客家人平时很注意对小儿魂魄的保护,如小儿跌扑,大人必牵其耳唤曰:“三魂七魄回来哟,三魂七魄回来哟!“再如大人背小儿过桥时,也需呼唤小儿名字,若小儿睡去,大人必将其唤醒。

  一旦发生失魂,需由小儿母亲尽快进行叫魂。客家叫儿魂,较简易的有立枕头、立‘鸡’蛋、立铜钱等叫法。立时,由母亲反复念诵叫魂词句,一旦上述诸物立住,则表示魂魄听到呼唤,已经回还.

  遇儿病势稍重,母亲需扎一稻草人,外面罩以小儿衣服,出到野外去叫魂。叫魂须在夜间,因为魂魄乃是‘阴’‘性’之物,白天叫只会是对牛弹琴。再则,由母亲叫是因为母亲的声音孩子最熟,叫的效果才会更好。母亲背草人前走,口唤小儿‘乳’名;身后随行一人学小儿声音,随时应答。母亲所念诵的叫魂词句十分随意,可以用吃食、玩物加以利‘诱’,也可以用黑夜中的妖魔加以恫吓,总之凡是哄骗、利‘诱’、恐吓等平日对小儿有用的手段,都可派上用场,其目的无非是使失去的三魂尽快返回。

  固然,失去的魂魄是否能够归回,这个问题无法验证。毕竟民俗的起源往往来自人类的某种主观信念,一旦信念失去,习俗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难道我是受到了叫儿魂的影响?看着手中的这个稻草人,我疑‘惑’了。

  不对啊,叫儿魂明明是把魂魄叫回来。

  联想到最近两天遇到的许多封建旧俗被改变的支离破碎的情况,我顿时自信不足起来。恐怕这个叫儿魂的仪式也被改变了吧,不是招魂回来,而是将人的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