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八十六章 就计_青川旧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始的十三掉落至五岁。

  正是她开始习医的年纪。

  河边小院被挂了匾额,曰“慈安”,对医学堂之义也应宁安城之名。

  讲堂开设近一个月,女护工们一批接一批进出,附近百姓家中有女儿者看得热闹,也求长官意思能否让孩子旁听。

  整治之期,众官忙于梳理各项事务,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民意也便任由阮雪音定夺。

  阮雪音自然准。五岁女童入讲堂习医的景况始于此。

  她从前不知如何与孩子打交道,下山后先有小漠,再有深泉镇学堂里的小姑娘,以及封亭关外村落里那个不能说话的幼童,至今日面对一众稚嫩面庞纯真眼眸,已不恐慌,且授课有日子,很攒了些经验。

  作为护工进来的大孩子通常无父母,没有名字,她一一以药材名给她们起:

  半夏、连翘、降香,孩子们高兴,她唤得也舒心。

  后来旁听的孩童多起来,闻知大姐姐们都以药材入名,纷纷要求老师也给她们赐名,方显公允。

  于是满课堂的莲须、竹茹、泽兰、佩兰此起彼伏,有时讲常用药方点到某一剂,便有小姑娘举手起立,欢声不断。

  有一刘姓小女孩,得知刘寄奴一味,回家定要父母给她改名寄奴;

  另有十四岁却性孤僻的大姑娘,自幼被父母遗弃,起名时只中意“独活”。阮雪音说女孩子叫这两个字太煞气,两人遂翻药典择了一味“阿月浑子”。

  她玩笑说此名像西北荒漠或更远土地上生活的异族名,阿月浑子羞赧笑。

  竟有这么一日她也做了老师,学生不止两个,一屋接一屋,得心应手。

  每日事毕,黄昏阮雪音会登船,河上坐一段。春天的宁安她头回见,此城翠竹极少,岸边栽着元宝枫,她看着看着便满眼都是竹,想起来老师的一生。

  乡愁自蓬溪山又飘往霁都。

  她暗想过几日找丛若谷谈完话,便该回家了。

  [1]九思,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