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第八十三章_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兵来说,只是乌合之众,几次冲杀未果,海匪自己反倒折损不少。

  直到海船航行至粤海境内,便安生了不少。

  此时史鼎已经带着老保龄侯夫人回了粤海。史鼎再是个明白人,之前也是离京多年,对京城的消息,多半会受承恩公夫人和保龄侯夫人的误导,这回史鼎回京,算是亲眼瞧清楚了京城的局势,果断站定立场。

  史鼎也知道朝廷在海贸专营的事上下了很大决心,不然也不至于自己只是在不知朝廷消息的情况下介入了海贸,就被诏回京城。那史鼎回粤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整顿粤海防务,打击匪患,为海贸专营铺路。

  但凡做官做得好的,解读朝廷政策的能力都不会弱,史鼎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朝廷的海船行至粤海海岸线之后,就没遇到什么滋扰了。

  至于张彦一行因何耽搁,前半段的发展和传回京城的消息一样,朝廷海船从粤海返航北上,行至厦门的时候遭遇风浪。

  但是朝廷这艘海船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术,加上朝廷方面派遣的不少能工巧匠共同打造的,算得上当时船舶工艺的顶尖水平,抵抗风浪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加上船上确实也有极有经验的船工,懂得通过观察星象、云层、动物行为等方法判断天气。也是因此,朝廷的船避开了风浪最猛烈的时候,在金门岛避风修整。

  金门原本就是出海捕鱼的船只修整的地方,岛上零星分布着渔村和渔民,有自然村落。但是因地方小,并未设朝廷守备军。倒也有民团等自保的组织,以前还算安生。

  朝廷南巡之后,有些海匪的漏网之鱼便逃到了金门,时常滋扰百姓。当地百姓倒也告到县里数回,但是朝廷守备军一来,海匪就坐船逃到了澎湖,待守备军一走,海匪又上岸打劫,当地百姓不堪其扰。

  朝廷的海船刚进港避风的时候,当地百姓还以为又来了海匪,但又觉海匪没有这么大的船,才敢出来看。听说是朝廷的船来避风的,当地百姓又跟来了救星一般,将金门岛上的情况说了。

  管他试航的队伍具体职能是什么呢?在百姓眼里,既然是当官的来了,就得解决百姓的问题。

  这次张彦一行的任务只是试航,但是遇到海匪也不能不管。再说,也不是张彦一行不想管,海匪就会不上前滋扰的。于是,张彦叫来当地的村长、里长等人,吩咐说朝廷这回确然有擒匪妙计,但是需要当地百姓配合,不能暴露朝廷将士的行踪。

  只要能剿匪,百姓自然是肯配合的。于是,当日夜里,村长、里长们连哄带吓的将消息挨家挨户的通知到了。百姓听说一旦走漏了消息,朝廷就不剿匪了,自然吓得守口如瓶。

  经过商议,张彦和京营校尉冯景心生一计。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计策,无非是传出朝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