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上之盟_穿行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金国双方都有强烈的意愿,他们很快就达成一致,重新签订了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在秋季共同起兵夹攻梁国。

  取胜之后金国占有析津府以北的土地,大宋则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国则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还宋朝,除此之外大宋还要再拿出一笔军费补偿金国。

  与原本的海上之盟相差无几,不过由于此时辽国的中京大定府已经归了金国,完颜阿骨打才又敲了赵佶一笔。

  不过对大宋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貌似都不是问题,这个比原本的海上之盟还要过分的盟约被毫不犹豫的接受,大梁甫一立国就要接受最严酷的考验。

  完颜阿骨打自鸣得意,区区几次谈判就拉来一个帮手。不管怎么说大宋也是当世的大国底蕴摆在那里,那怕战力稍差也能给梁国造成极大的压力,如此一来金国的胜算又添几分。

  这一手确实精彩,引得兄弟和儿子对他更加崇拜,战胜大梁独享北地似乎就在眼前。

  再说大宋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之后,童贯更加积极的奔走,不断上书官家赵佶,想把西军的主力调到北境作战。为了增加胜算,他甚至提议让张叔夜新招安的‘荡寇军’也参与进来,扩大宋军的声威,对此官家还特意去信一封征询张叔夜的建议。

  其实也不要小看赵佶,这货虽然又怂又菜还没有治理国家的心思,但他对朝堂的把控还是相当到位的,皇位只在登基初期有些震荡,等到向太后和朱太后先后离世,他立刻掌控了朝廷的局势而且稳如死狗一般玩了二十多年。

  就像高俅,水浒传里他把黑的不要不要的,实际上他就是出身于端王府替赵佶把控朝廷禁军的一个心腹,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坏,至少北宋六贼里就没有高俅。

  对于收复燕云完成父兄毕生都没有达成的心愿,赵佶是积极的,但他也看中朝廷的稳定,并不希望把过大的军事力量交到一人手中,那怕童贯是名太监。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张家世受皇恩是赵氏的忠实拥护者。他不懂行军打仗的事,多问问也好。

  张叔夜接到官家的书信之后紧皱眉头,在地图上研究起如今的局势来。其实不用过多分析只看地图便可得出签订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夹攻梁国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其实在他看来,大梁比起辽国和金国还要可怕,尤其是得知民间传过来的一些消息之后,更让老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梁军数战辽国军队未尝一败,以全胜的战绩迅速的吞并了燕云十六州,还占据了大宋的河北东路以及河北西路的部分土地。

  这还不算,听说大梁立国以来就实行甚么最高佃租制、摊丁入亩制、取消丁口税等一系列从未听过的政策拉拢占领区的百姓,使得他们迅速的赢得人心站稳了脚跟。

  据说大宋与之接壤的数个州府都有百姓拖家带口跑到梁国谋生,这让张叔夜有种不大好的感觉顿时心生警惕。

  如今他的麾下有将近十万的招安队伍,征讨王庆还是去北方与梁国作战对他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若是有的选择他倒更想去收复燕云。

  不过此事童贯最是积极必然不肯让别人抢了功劳,但配合作战还是可以考虑的,比如说他带着荡寇军先行征讨田虎。既能帮朝廷平寇,又能在侧翼给梁军施压随时能加入梁宋战场,倒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想到这里张叔夜用心措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打算趁着童贯联合西军组织征梁大军的时候先行出发荡平梁国旁边的田虎势力。

  官家赵佶接到张叔夜的上书之后考虑一番,觉得次方案不错。既没有将大军悉数交到童贯的手中又多了一支大军增添胜算,于是也不与其他大臣商议,直接下旨令荡寇军向北进军征讨田虎。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