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时代的话语权_血腥的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杜如晦表面上是被朝廷擢升外调,事实上是李渊有意剪除秦王日渐丰满的羽翼。因为当时秦王府上的很多官属被外放,不止是杜如晦一个,李世民为此深为忧虑。就在杜如晦即将赴任时,房玄龄及时地对李世民说:“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但是杜如晦此人聪明识达,乃王佐之才!大王若只愿当一个藩王,诚然无所用之;若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李世民深以为然,随即上奏李渊,终于把杜如晦留了下来。

  杜如晦4ece.从此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一直参与各种机要及军国事务,史称其“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就这样,杜如晦与房玄龄一同成为李世民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他们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成为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一对政治搭档。《旧唐书》称:“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后人将其总结为四个字——房谋杜断!

  秦王府十八学士除了杜如晦外,其余人物也都是一时之选,他们是: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皆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李世民把他们分为三班,轮流到文学馆值宿,供给他们佳肴美膳,礼遇十分优厚。李世民每当处理完当天政务,便立刻来到文学馆,和学士们纵论古今、讨论文史典籍,时常畅谈至深夜才上床就寝。李世民又让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让褚亮题写像赞,极尽尊崇之能事。一时间,秦王府的此番盛举在朝野上下传为美谈,文学馆更是成为满朝士大夫和天下士人衷心向往的学术圣地。欣羡之余,人们都把有幸入选文学馆的学士称为“登瀛洲”。

  李世民后来之所以能成功夺嫡,并且最终君临天下,应该说与这个智囊团的出谋划策息息相关。虽然这十八学士并不全是政治家,其中有些人应该算是比较纯粹的学者,但是知识精英恰恰能引导dfn/dfn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舆论,尤其是在古代那种意识形态一元化的社会中更是如此。所以,李世民的文学馆事实上就是那个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政治宣传的制高点、舆论导向的策源地。换句话说,掌握了文学馆和精英知识分子,也就等于掌握了那个时代的话语权。

  试问,一个既能在军事上征服天下,又能在思想上领袖群伦的人,不当皇帝可能吗?

  金銮殿上那张金光闪闪的御座,终究要向李世民敞开怀抱。

  尽管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甚至包括天子李渊都要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我反对,但是他们最终只能听见历史老儿从鼻孔里重重地哼一声——

  反对无效!

  是的,反对无效。

  因为李世民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他注定要创造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也注定要书写一段彪炳千秋的历史。

  尽管此刻的天下烽烟未熄,这个新生的大唐帝国还要经受许多战火的洗礼;尽管在未来的道路上,年轻的李世民还要迎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危险和考验。可是,一个无比瑰丽的帝王梦想早已埋藏在他的心中,一个独步古今的辉煌时代,也已经像喷薄欲出的旭日一样——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勃勃涌动。

  这片饱经战乱、历尽沧桑的土地,终将被新时代的曙光照亮。

  即将来临的这个时代,有着黄金般的色泽,也有着比黄金更璀璨的名字。

  它的名字叫做——贞观。

  百度搜索血腥的盛唐天涯或血腥的盛唐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