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联_随身玉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好吃,都是听大家的闲啦。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柳飘飘差点把舌头也吞到肚子里去。

  “我,我,你们的饭菜实在是太好吃了”。盛了第二碗饭,柳飘飘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感觉大家的目光,都射了过来。

  柳飘飘是心满意足的走的,柳真喝的有点高,王贵只好派了个人,把他们送回去。

  至于怎么跟家里解释,力争,就是柳飘飘自己的事情了。如果自己的幸福,自己都争不过来,别人更没有办法。

  事情进行的比较完美,从王贵乐呵呵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要王根的事情解决的好,村里的其他人,也就有了希望。

  王根的事情告一段落,因为已经到了大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有什么事情,也会明年在说。

  王海明早早的就起来了,上午要贴对联,放鞭炮,还要包饺子。吃过早饭以后,王海明就把买好的春联找了出来。

  虽然要到近十一点才会贴春联,但王海明家房间多了一点,还有车呀之类的都要贴个出门平安之类的春联,是以提前工作要做好。

  艳阳高照,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很是舒服。因为没有风,王海明便把春联分好,贴窗子的就放在窗子旁边,贴门上的就放在门口,厨房的也要单独分出来。

  “小雅,等会贴春联的时候,你去放鞭炮”。王海明吩咐一句,谁让王小雅就喜欢这个呢。

  “好咧”!王小雅笑嘻嘻的跑去屋里,翻弄鞭炮去了。王亮去了厨房,用面粉煮一点浆糊出来,好粘贴春联。

  “亮子,好了没有,慢一点,不要熬糊了”。弟弟王亮不会做饭,王海明还真怕他给把浆糊,给熬糊了。

  “知道了,做菜不敢说,但这简单的熬浆糊,还不是小菜一碟”。王亮不满的嚷嚷,这也太小看人了吧。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以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有些文雅些的人,而且是毛笔字极好的人,还喜好自己写春联。

  说到写春联,王海明想起一个上学时候看到的故事。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