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银汉迢迢_永徽迷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太子书房出来后,薛讷被张顺引至上次歇息的崇文馆厢房。虽然只是暂住,仍有宫人精心布置,不仅有卧房和起居之所,还有一间不小的书房,摆放着太宗李世民时期修撰的八部史书、《永徽律疏》全册,其他还有一些仵作和侠盗野史之类的杂书,一看就是李弘特意为薛讷解闷准备的。除此外,还有不少李淳风撰写或编修的书,如《乙巳占》《麟德历》《十部算经》等,想来是希望薛讷能参透这永徽年间遗留下的迷局,早日收拾了烂摊子。

  说道解谜,薛讷想起方从李弘那里拿的那密文册,躺在榻上,头枕玉枕,从怀中掏出翻开起来,打头映入眼帘的还是那两首诗:

  明月照崇山,才子思人还。西境清平东风暖,苦痛不过亡兰。苍云鸟盘桓,万里孤舟断。休言世事转头空,且放白鹿崖栈。

  春雨林旁行来,湖波漆色暗流。大雪微醺分别,老僧对儿珍重。俄而乾坤突转,裘破寒意阑珊。惊鸿恨无觅处,帘外桃花犹绽。

  除此之外,从第二页开始便全都不知所云,如“崖裘转意云裘阑空寒阑桓寒云寒云裘意空寒阑舟寒”等字,毫无逻辑,完全看不出说的是什么。

  这两首诗提在扉页上,那么它们一定就是解开这密文的关键。可“明月”意味着什么?是满月之时吗?“崇山”指的是哪里?“才子”又是指谁?若说是宫中女官所写,能想到的无非可能是其心上人之类。“西境”难道指的是安西都护府?自大将苏定方平突厥之乱以来,大唐的西境确实“清平”了不少,可“东风暖”指的又是什么呢?是赞美身在东都的二圣治国有方吗?

  薛讷摇摇头,感觉这两首诗似乎并不应该这样解,可他一时又想不到别的解法。单看这诗写得确实一般,完全比不上王勃杨炯等人诗作的大气磅礴,韵脚也压得乱七八糟,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压上。宫中女官虽比不上那些大才子,但基本的文辞修饰还应当还是懂的,这些纰漏究竟是故意为之,还是能力所限,薛讷一时尚推断不清。薛讷揩摸着旁侧的《乙巳占》,心想若是李淳风看到这本小册子,又会如何去解其中的关窍呢?

  过了宵禁,长安城千家万户灯火渐熄,人间黯淡,显得一轮明月格外夺目。

  东宫里,除了轮值的侍卫外,宫人侍婢都回到各自房中,剪烛花,聊闲话,而后便各自歇息了。

  人定时分,一个瘦削的身影闪过重重哨卡,跃上了崇文馆的最高处——藏书塔的顶檐之上,在溶溶月色里显出了身形,乃是一个梳着反绾双髻的绝色姑娘。

  明月下,飞檐上,樊宁迎风伫立,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小脸儿上满是失落,然而当她的视线扫至另一侧的屋檐时,却发现房檐边上多了一双紧扒的手。

  樊宁一惊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