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十七章 出征_明末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阳,便进入济南泰安州,再过济南府,过济阳,终到武定州。

  本来,按古代军队的行进速度,一天能走一舍之地,即三十里,但现在李啸全军因为沿着官道行军,又有四轮马车拉辎重,部队行进的速度加快了不少,一天早起晚宿,可赶个50里不成问题。

  全程有近800里路,以每天50里的行军速路,李啸预计可于二周后到达。

  数天后,李啸军在将近中午之时,赶到了兖州府地界。

  所有的李啸军兵,都可远远地看到了兖州府城那模糊的身影。

  李啸记得前世读过的历史中说过,明代的兖州,是由嵫阳县改建而成。城池位于泗河拐弯处,凭依着北部防山余脉而建,清澈的泗水河从城池的南面折向东边流过。整个兖州城,呈东西长而南北短的形态,经历年扩建改制后,整个兖州城的城墙长达十四里又两百步,成为山东数一数二的大城。

  最让人称道的是,兖州城的城墙高达十米,全部包了厚实青砖,城墙宽度是达到了近七米,可并五马而行。上面女墙,堞垛,箭楼等防御设备一应俱全。全城共开了三座城门,分别是东、西、南门,每个城门都建了瓮城,大大加强了府城的防御力。

  全军向着兖州城直行而去,很快就到了兖州南门外的泗水大桥。

  经过这座有“鲁国石虹“之称,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桥梁,李啸下意识地放缓了通过的速度,他仔细观看了这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泗水大桥。

  他看到,整座大桥长约200米,宽8米,桥身有15孔,纯以巨石砌成,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桥面两边石栏及护板雕刻精致,两端还有石狮水兽等装饰。

  据史载,为了修建此桥,共耗银数十万两,历时五载方得以建成,为大明国内二十四名桥之一。其后数百年内,此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

  在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该桥屡有毁坏,却又屡次重建,故基本上尚保持原貌。在李啸的前世,为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啸眼神复杂地看着这座精美的桥梁,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在想什么。

  远远传来一阵喧哗声,让李啸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李啸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却见兖州知府尼澄一脸笑容地带着一名身着三色纹章青衣常服,内着素纱中单,领织七色黻纹,腰系象玉带的郡王打扮的年轻公子,正笑意吟吟地向自已走来。

  “想来这位,便是人称少年英雄的李千户吧,真真英武雄俊,气度非凡。小王今日得见,到是一解平生渴仰之思。”

  未等李啸开口,知府尼澄旁边的年轻公子,已笑意盈盈地对李啸开口。

  (多谢反对的话兄弟打赏,感谢支持)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