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再见牛金星_明末:我是闯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里目的制造方法,经西洋传教士传到彼时的大明,那时的国人,对新兴事物的感知,还不像一两百年后的清奴才那样迟钝。

  从万历末年得到实物,然后钦天监整理出完善的理论,便即可将理论书籍交给徐光启,试图奏请朝堂,研发出来,配备以作军用。

  反应速度可谓是很快了,要不是新皇即位,朝堂动荡,只怕大明早已将其研发出来了。

  不过,尽管中间耽搁了几年,在崇祯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后年,徐光启奏请崇祯帝,便立即获得准许,并随后制造出了三架样品。

  接着,一个后世鼎鼎有名的器械制造家,苏州人薄珏(jue),将其用在先进的火器上。

  大批的千里目,被薄珏制造出来,安装在火炮上,为火炮提供准星,从此,大明的火炮射击的准确度,提高了一大档次。

  《启祯野乘.卷六》中记载:“每置一炮,即设千里目,以侦贼之远近,镜筒两端嵌玻璃,望四五十里外如咫尺也。”

  《光绪苏州府志》则直接记载了这种搭配的效果:“崇祯中流寇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令珏造铜炮,炮发三十里,每发一炮,设千里目视贼所在,贼遇之糜烂。”

  “古人神话中所言,千里之目,须臾咫尺。如今韩大家所做,岂不正是神器乎?”

  刘元芳一脸震撼,罕见的吊起了书袋。

  刘宗敏有些诧异的看着自家这个熊孩子弟弟,满脸的意外,刘元芳很是骄傲:

  “我可是有看书的,不信以后你问问宋先生。.......”

  “孺子可教也,有长进了。”刘宗敏很是高兴,自家兄弟知道进学,这是好事。

  随着主公麾下的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各军的主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的知识,只怕会慢慢被淘汰掉。

  纵然有微末之时的情谊在,主公念旧,如果不进学,也掌握不了一军的吃喝拉撒等。

  “韩大家,此千里目神异非常,乃是我军中指挥之神器,料敌于先比之鹰隼更方便。

  鹰隼不能言语,只能靠着鹰奴翻译叫声,会有偏差错漏,千里目则不一样,四五十里外,指挥官可亲眼视之。”

  刘宗敏毫不吝啬自己对韩霖的钦佩,顿了一下,旋即又问道:“韩大家,此神异之物,造价几何,可否简单说一下?”

  韩霖看向李乾,李乾失笑:“但说无妨,都是本官之亲近心腹,以兄弟待之。”

  韩霖方才开口:“回刘大人的话,此物造价及其廉价,所用之物,凹面镜与凸面镜,乃是咱们自己烧制的玻璃磨制而成,其余就是三节大小不一的竹筒,以及鱼胶熬制捣烂后制成的密封圈。.....”

  “要说造价嘛,大概耗银不超过一两!——”

  “什么?——”

  刘元芳陡然尖叫出声,刘宗敏也满脸的不可置信:“韩大家莫要哄骗我等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