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堂风云_重启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算是从龙之臣,不久后还被认为御营司前军统制。

  对赵构的心思了如指掌的他,早就料到圣上想收回兵权,尤其是韩世忠和岳飞二人的。

  于是他主动交出宣抚司兵权,赵构趁机罢掉了三个宣抚司,岳飞和韩世忠被架空。

  张俊是“识时务”者,回到朝堂之后,为保家族富贵,他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议和派阵营,与秦桧是一丘之貉,促成了岳飞冤案。

  作为他的孙子,张宗元对其中的关节是再清楚不过的。

  只是没料到,事成之后,秦桧为排除异己,三番五次地弹劾张俊,致使他不得不请辞。

  好在赵构念他拥戴之功,封他为清河郡王,并赐下清河郡府让他安享晚年。

  受张俊耳濡目染,张宗元在朝堂上,唯独盯紧的一个人,就是秦桧!

  不管他做什么,与他唱反调就是了!

  此时见他心有不稳,便料到,始作俑者是他无疑。

  一起“莫须有”已经足矣,再一起“莫须有”,恐不容于天下!

  眼下有两人主张释放万航。

  理由均是他有功于文人,在这个重视教育的时代,当然是最为站得住脚的,也是最为人所接受的!

  自从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廷就对文人打开方便之门。

  何况民间这个无官无爵,听起来也不为发财,还满满善意的商人呢?

  仔细一揣摩,他便明了了!

  进奏院原本被御史台打压严重,却因民间这份报纸,就轻而易举地扳回了一局。

  陆光自然是深受其恩的。

  而闵元真作为国子监祭酒,本就担负着后生们的教育职责,面对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民间奇人,哪有不护之理。

  这两人的言辞都是合乎情理的!

  难怪官家丝毫不起疑,就因为这次求情,太符合他们的身份了!

  还有一人,他就看不懂了!

  那就是刑部尚书李九云!

  毫不夸张的说,赵府血案这起轰动天下的案子,受害者达七八十户人家,而唯一的受益者,就只有一人。

  这个李九云,不知通过什么手段爬到刑部侍郎,甫一上任,就承办起了这个大案。

  可巧的是,原尚书赵煜牵涉其中,尚书一职不辞即罢,偏偏成就了李九云!

  见他神色坦然,等待官家示下,张宗元也不禁向大殿上瞥了一眼。

  大殿一侧,廖汇荣最是会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一个!

  他手搭白色拂尘,半阖着眼,把朝堂众生相尽收眼底。

  身侧那个身穿明黄色黄袍的帝王,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泛起了浪花朵朵,廖汇荣最个知心的。

  但是他不动声色,悄悄注意着那人的呼吸,评测他对此事的决断。

  万航公子到底是个能折腾的人,仅凭一人之力,就搅浑了这粉饰许久的朝堂局势。

  果然,赵构沉吟良久,直到堂下百官自觉噤了声,他才缓缓站起身,一步一步迈下台阶。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