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七章 明争暗斗_重启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万多斤大米,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很久。

  只不过这第一问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第一问:昔日孔子周游列国,提出过那些实质有效的治国良策。

  然而第二问却画风突变,再次吸引力所有人的眼球。

  问:江南稻谷之地,何时注水,水深几许,何时有变,灌水几分,何日放水以待熟期。

  看到这个问题,立刻有人拿着报纸朝报社狂奔而去。

  第三问:玲珑山下,开元书院需要大量木材石料,然而此地并没有开路,仅有溪流一条,不可通船,如何快速的将材料运到位。

  这十问包含了从圣贤书到百姓日常的一些问题。

  算起来并不是太难,只不过对于懂行的人来说,可以轻易的回答出来。

  所以第二个问题,当即就有一名老农第一个来到了报社,给出了答案。

  看到老农喜滋滋的拿着十两白银走出报社,临安城百姓的积极性全被吊起来了。

  比如运送石料和木料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存在着局限性。

  很多时候只要稍微向前一步就可以轻松的解决。

  开元书院的地址被皇帝赵构批在了临安城郊的玲珑山下。

  那本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土地,但是整体的环境相当的不错,用来做书院也很合适。

  只是那里道路未通,如果等到修好道路再开工的话,只怕要等很久的工期,耽误书院的建设速度。

  当工部派出的工匠前往勘察之后,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往书院地址的地方仅有一条很窄的小溪流,船只只能一条一条的进入,无法同时进出,而且溪水很浅,如果船只吃重,很容易就会触底。

  这样用船运送效率很低。

  提出了解决方案的人是车马行里的一名老脚夫。

  他提出的方案也很简单。

  因为小溪最终距离附近的大河仅有二里远。

  完全可以用百条船只控制并列沿着溪水鱼贯而入。

  直到将二里溪流贯穿,然后将所有的船以绳索相连,并在两侧打下木桩固定。

  最后在船身上盯上平整的木板,这样一条二里长的船路就修好了。

  最后在小溪的入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大船运来建材,通过船路就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这个方法让人拍案叫绝,着实的颠覆了很多人固有的思想。

  老脚夫拿着十两银子兴高采烈的走出报社,在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中回了家。

  想必这十两白银可以让他们一家生活的更好一点吧。

  剩下的几问,关于修桥的问题被一个石匠回答出来,关于建房子的问题,被一个木匠回答出来,关于捕鱼,被一个渔民回答出来。

  他们都兴冲冲的拿着白银回家了。

  最终只剩下第一问始终没人回答。

  接下来连续几天,每天十问,成了临安百姓们特别关注的事。

  因为每一期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