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2章 九天七夜_一品权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试有三场考试,三场共计九天七夜。主考官一人,副考官二人,还有十几个人是同考,负责阅卷等一系列的工作。

  大多数的秋试也就是乡试是在省城举行,但柳省这边的惯例都放在垣武城,这也是文朝以来,对这一文化、经济中心的都市的认可。

  柳省也是三年一秋试,全省的学子集中到这里来考,总计的人数在两三千人。因为柳省涵盖了荆蛮楚地,在举人功名的录取上,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对于这样的运作,柳省学子已经习惯和接受这种,分为两等录取的做法。

  柳省不是科考大省,整体科考的水准偏低。也因此,杨继业对即将到来的秋试,不怎么放在心上。

  高考的独木桥过来的人,还在乎秋试?再说,对秋试的复习准备工作,一直都没有松懈,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想来在考试发挥上,完全可碾压柳省这些学子。

  秋试三场分别是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一直考到八月十七日下午才真正考试结束。三场中,首场当然是最为重要的,是确定是否被录取的关键,可以说是一篇文章定功名。

  杨继业对这样的文章一直在研究,明白文章的观点非常重要,观点与文朝大体价值观吻合,然后在一些引用和论述上,与主考官的观点符合,就容易拿到高的名次。

  当然,自身的文采、文章结构等都必须上佳,悬挂在外,让一众学子研读,能够服众的文章,自然不会轻率。

  对于柳省各年的前三的文稿,杨继业都研读过,分析过,取其精华,吸其养分。最为关键的是,文朝这时候还没有做出八股的定式文章,使得考生在写文章时,可以适当放开一些。

  不过,字数上,每一篇文章都在五百到八百字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学、对经学、对整个文朝教化、文化推动的认识观、价值观,得到考官们的认可。

  回到住所,见门前有三个人。杨继业急忙跳下马车,因为是孙晓君、钱儒龙和另外一个书生在自己门外。

  “孙兄、钱兄,三位大好。”杨继业笑呵呵地说,迎上前,“今天才从柳河县过来,恰好遇上三位,真是太好了。”

  “杨咏石总算来了,我们找你好几次啦。”孙晓君笑呵呵地说,很热情。除了他本身是热情的人,在荣盛酒楼征联事情上,他的帮忙,也让孙晓君如今的名声抬高不少,成为征联典故里的人物之一,自然与杨继业的关系就更近。

  见杨继业一直没出现,孙晓君也是着急,知道杨继业要参加秋试的,那么错过文会那就太可惜了。

  这时候,突然见杨继业到来,自然是意外之喜,非常开心。

  杨继业见门开了,请孙晓君三人进屋去坐。三人也不推辞,跟随杨继业一起进客厅。

  巫素贞没想到以来就遇上有文友来访,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