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3章 烟雾弹_抗日之战神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埋伏和临时遭遇。

  他们是以小队为最小战术执行单位,在明确了撤退方向之后利用可用之地形地物,分组展开。

  在手持百式冲锋枪的第一组,安全通过路口找到掩蔽点后,各组立即向第一个掩蔽点进行机动。

  在到达之后,第二小组立刻掩护第一组进行机动,一次交替掩护。

  说起来和三三制战术还是有些相似的,但是具体的分工名没有三三制那么明确。

  毕竟三三制战术是我党与日军进行了八年抗战当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种巅峰战术。

  现在日军正在交替掩护通过着张德胜面前的路口,张德胜之所以有把握战胜这些日军,完全是因为这些日军还是有着短板的。

  因为在他们的训练当中,交替掩护到距离敌军阵地200米左右的时候,他们会指引重火力进行轰炸目标,在炮火进入尾声的时候,步兵会上刺刀匍匐前进,在炮火停止之后,展开全部兵力火力掩护进攻中的步兵。

  在200米这个距离,日军的火力及强度均已达到巅峰,随后鬼子展开队形,攻入堑壕进行白刃战。

  这种打法,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的冲击,这也就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守的一个主因。

  但是这种战术放在巷战这种战场上,却有着极大的弊病。

  日军的主要训练方向是步枪射击的精度,他们更为擅长远距离的击杀,而近距离的作战则更为依托刺刀作战。

  当距离近到一定地步之后,他们平日里所训练的那些项目根本不能帮助他们。

  虽然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装备着整个联队当中搜集而来的冲锋枪,以及装备了最新式的百式冲锋枪。

  但是在这种距离下,他们本能的还是想要去使用刺刀,而非是使用冲锋枪进行作战。

  这也是他们的冲锋枪上都要带刺刀的主要原因。

  当然他们也不会傻到一枪不开就拼刺刀,而是在打完弹匣里的子弹之后,去拼刺刀,而非是迅速的换弹。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过多的在冲锋枪的近距离作战上,进行过过多的训练。

  这就给了张德胜以战胜他们的信心。

  张德胜和吴琼花静悄悄的躲在了一堆杂物之后,他们在数着对方的人头。

  在等待着日军的大部队过了路口之后,张德胜给吴琼花使了一个颜色。

  两人同时从腰间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手雷,拔出了保险击发了引信,直接就朝着路口丢了出去!

  与此同时张德胜拿出了两枚从日军身上搜刮而来的大正11年时发烟手榴弹。

  日军这些烟雾弹,更多的还是属于掷弹兵携带的,使用掷弹筒来发射的,不过他们还是更喜欢发射50毫米榴弹或者是燃烧弹,毕竟这东西杀敌是肉眼可见的。

  而烟雾弹,不仅遮挡了敌人的视线,更是遮挡了自己的视线,作用在当下并不算太大,彻底将烟雾弹发扬光大的,还是在七十年代左右米军对越作战当中,以及后世的特种作战当中。

  张德胜十分的庆幸自己能够找到这两枚烟雾弹,这玩意儿用在现在简直就是绝了!(记住本站网址:)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