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大非川之战(十七)_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将领们布置最新的安排,同时派出更多的斥候,打探吐蕃人消息,并严防吐蕃斥候的渗透,尽量不对手侦知我军的行踪。

  大非川,原吐蕃人的大营,有近半的地方依然残留着残酷战事进行后的痕迹。

  这一片地区只有原吐蕃人扎营的这块地方适合军士驻守,因此裴行俭也选择了以相对保存完好的吐蕃右军营地用来安置我军将士。

  驻扎着我军将士的帐篷附近是基本清理完毕了,但原吐蕃中军及左军营地还没完全清理出来,因为被烧死的吐蕃人实在太多,我军将士又急需要休息,并没对吐蕃的中军及右军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只是把一些完好的营帐搬走,包括原赞婆的中军大帐。

  尸体在雪域高原并不会很快腐烂,但为了预防瘟疫什么的,贺兰敏之令将士们押着吐蕃俘虏,在接下来时间内将阵亡的吐蕃人尸体全部集中起来焚毁,集中掩埋,我军阵亡的将士也将他们的尸体火化,骨灰带回,交给他们的家人。

  残存的粮草和牲畜也转移了地方,完全置于我军将士的看押之下,吐蕃俘虏大部还集中在原吐蕃中军大营,等待运送粮草的军士抵达后,押送他们回部州、兰州。

  两天后战果也统计出来了,我军共阵亡三千两百人,伤六千五百人,重伤约七八百人:共歼灭吐蕃人三万八千余,大部是被烧死和炸死的,被俘约十万人,包括尚赞在内的两名茹本及十名岱本,还有更多的吐蕃头人、贵族当了我军的俘虏,吐蕃人的二十万余头牛羊也成了我军的战利品,还有许多的弓箭及其他武器。

  对比两方的损失,我军可以说微乎其微,但裴行俭却认为我军的伤亡过大,原本不应该有三千多将士阵亡的。贺兰敏之认为这和高原反应有关,因没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将士们体力与反应能力上与平时相比差了很多,在与吐蕃人交手时候反应根本没平时那般敏捷,而吐蕃人常年在青海高原上驻守,他们早已经习惯了高原地势,单兵作战能力上吐蕃人要强于我军将士,要是一对一的战斗,我军将士很可会落败,因为这个原因,在吐蕃人抵御的过程中,不少我军将士伤亡在吐蕃人手上。

  还有,我军掠营攻击时候是不惜代价的,只求尽快击溃吐蕃人,击毙或者生擒赞婆及其他吐蕃头人,这样的战略计划给我军迅速的取胜奠定了基础,但也让我军的伤亡多了一点。

  在结束基本结束的第三天一早,巡查完军中事务的贺兰敏之急匆匆地跑进裴行俭的大帐内。

  急袭赞婆部的战事取得了基本的成功,紧绷着的神经松驰下来,裴行俭终于支持不住了,幸好他得的不是高原上恐惧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是因劳累过度而起的乏力,没精神,浑身关节疼痛,依裴行俭自己的话,

  请收藏:https://m.bwmk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